宇宙中存在另一個“地球”,人類到底能否移居別的星球.
7月24日凌晨,美國宇航局網站(NASA)發布消息,天文學家確認發現首顆位于“宜居帶”上體積較接近地球大小的行星(代號為“開普勒-452b”),這是人類在尋找另一顆地球的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。“開普勒-452b”的發現使已確認系外行星的數量增加到1030顆。
“宜居帶”(habitable zone)是指行星距離恒星遠近合適的區域,在這一區域內,恒星傳遞給行星的熱量適中,既不會太熱也不太冷,能夠維持液態水的存在。 “開普勒-452b”位于地球1400光年的“天鵝座”方向,體積只比地球大60%。公轉周期為385個地球日,比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多出5%。其所圍繞的中央恒星無論大小、亮度都與我們太陽非常相似,年齡大約在60億歲,比太陽大15億歲。
目前,“開普-452b”的質量和組成還不清楚,根據之前的研究推測,像這樣體積的行星是巖石行星的可能性較大,還可能擁有厚厚的大氣層和大量的水,還很可能至今仍然有活躍的火山活動。
“開普勒”望遠鏡采用“凌星”的方法對系外行星進行觀測。“凌星”是指在觀測者看來,行星從中央恒星前面經過的現象(類似于地球上的金星凌日和水星凌日)。當系外行星經過中央恒星前面的時候,會短暫遮擋一些光線,導致星光看起來變暗,“開普勒”望遠鏡基于這點來判斷出行星的體積。
“開普勒”望遠鏡觀測的目標區域位于銀河系中的天鵝座和天琴座一帶,因為這個方向上的觀測較少受太陽等天體影響,有利于持續觀測。此外,這一區域內也存在較多的恒星及附屬行星。
編輯點評:人類的“星際移民”夢做了許多年,終于有了一個可以向往的“外星家園”,或許N多年后,星際旅行會成現實,但前提是,在那之前我們還沒有把地球給毀了。為了希望,請愛護環境。